5/14/2015

負面表現排除前案,可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


【 2022/01/04 更新】

第2 - 6 - 10頁
上述以負面表現方式之修正限於申請專利發明為克服不具新穎 性、擬制喪失新穎或不符先申請原則之引證文件的情形 ,惟「同日 申請」之引證文件不適用該排除方式修正。

請參照智慧局的公告。
https://www.tipo.gov.tw/tw/cp-85-883542-7afc9-1.html

專利師公會曾經就此問題發文給智慧局,資料如下。








【 2021/04/19 更新】
【 2021/02/07 更新】

第二篇發明專利實體審查 ,記載有:

第六章 修正 「4.2.3 允許的變更」的章節(第2 - 6 - 12頁)
d.採用負面表現具體數值的方式進行修改。未揭露於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之數值固屬新事項,惟若該數值屬於先前技術,例外允許以排除(例如不包含、不包括)的記載方式修正之。例如:原申請專利範圍記載某一數值 X1=600~10000,先前技術之範圍為X2=240~1500,因 X1=600~1500 與 X2 部分重疊而不具新穎性時,由於數值 1500 並未揭露於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中,故不允許將該數值包含在內而將申請專利範圍變更為 X1=1500~10000。但例外允許藉排除重疊部分之記載方式,將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數值範圍修正為「X1>1500~10000」或「X1=600~10000,但不包括 600~1500」。

2.4.1.5 表現方式所致之不明確

(1)請求項中使用負面表現方式,例如「除……之外」、「非……」或類似用語。

惟若此類用語在特定技術領域中具有明確的涵義,或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其範圍,則得以此類用語表現。

此外,若以正面記載技術特徵之方式無法明確、簡潔界定請求項時,例如為迴避先前技術,得將屬於先前技術的部分,以負面表現方式明確排除。


4.2 申請專利範圍

4.2.2.允許的刪除

第2 - 6 - 10頁。

(7)由請求項中排除與先前技術重疊部分之技術內容會導致引進新事項,因為該等被排除之內容並非由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者。惟若無法以正面敘述方式明確、簡潔地界定排除後之標的時,得以「排除(disclaimer)」與先前技術重疊部分的負面敘述方式記載。例如請求項記載上位概念技術特徵,說明書中對應記載多個選項之下位概念技術特徵,若其中包含某個選項之發明已為先前技術,為避免與先前技術重疊,得允許於說明書中刪除該選項,而於請求項中以排除(例如不包含、不包括、除外)該選項之方式予以修正,即以負面表現方式記載上位概念技術特徵,雖然修正後之說明書及請求項增加申請時未揭露之技術特徵,亦即被排除之先前技術,惟得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於上述情況,即使申請時說明書中未揭露該先前技術,亦允許於說明書及請求項之上位概念技術特徵中直接以排除該先前技術之負面敘述方式予以修正,修正後之說明書及請求項中雖增加申請時未揭露之技術特徵,亦得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


5.更正之效果

6.審查注意事項

(10)一般而言,從請求項中刪除與先前技術重疊的部分,由於該等除外內容並非由原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式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故屬引進新事項;惟如因為刪除該重疊部分後使請求項剩餘之標的不能經由正面的表現方式明確、簡潔地界定時,得以排除(disclaimer)與

先前技術重疊部分的負面表現方式記載,此時在更正後之請求項雖出現了申請時說明書所未揭露之技術特徵,得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

 

【2016/10/7更新】
【臺灣2015年的審查基準】
審查基準第二篇第六章之「4.2.2.允許的刪除」的章節(2 - 6 - 10),記載有:
(7)由請求項中排除與先前技術重疊部分之技術內容會導致引進新事項,因為該等被排除之內容並非由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所能直接無歧異得知者。惟若無法以正面敘述方式明確、簡潔地界定排除後之標的時,得以「排除(disclaimer)」與先前技術重疊部分的負面敘述方式記載。例如請求項記載上位概念技術特徵,說明書中對應記載多個選項之下位概念技術特徵,若其中包含某個選項之發明已為先前技術,為避免與先前技術重疊,得允許於說明書中刪除該選項,而於請求項中以排除(例如不包含、不包括、除外)該選項之方式予以修正,即以負面表現方式記載上位概念技術特徵,雖然修正後之說明書及請求項增加申請時未揭露之技術特徵,亦即被排除之先前技術,惟得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於上述情況,即使申請時說明書中未揭露該先前技術,亦允許於說明書及請求項之上位概念技術特徵中直接以排除該先前技術之負面敘述方式予以修正,修正後之說明書及請求項中雖增加申請時未揭露之技術特徵,亦得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

於上述情況,即使申請時說明書中未揭露該先前技術,亦允許於說明書及請求項之上位概念技術特徵中直接以排除該先前技術之負面敘述方式予以修正,修正後之說明書及請求項中雖增加申請時未揭露之技術特徵,亦得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

【臺灣2011年的審查基準】
請參考審查基準第二篇「發明專利實體審查」第六章「說明書及圖式之補充、修正及更正」之「1.4.1.4.2 刪除」的章節。其記載有:「此外,若在說明書中雖未揭露先前技術之技術特徵時,亦允許在請求項中以排除該先前技術之技術特徵之負面表現方式修正,此時在修正後之請求項雖出現了原說明書所未揭露之技術特徵,可例外視為未引進新事項。」


【2015/9/7更新】
 美國:


說明書雖然沒有記載時,可以用說明書已“暗示”或“固有地”揭示的方式來答辯。

To comply with the written description requirement of 35 U.S.C. 112(a) or pre-AIA 35 U.S.C. 112, para. 1, or to be entitled to an earlier priority date or filing date under 35 U.S.C. 119, 120, or 365(c), each claim limitation must be expressly, implicitly, or inherently supported in the originally filed disclosure. When an explicit limitation in a claim is not present in the written description whose benefit is sought it must be shown that a person of ordinary skill would have understood, at the time the patent application was filed, that the description requires that limitation. Hyatt v. Boone, 146 F.3d 1348, 1353, 47 USPQ2d 1128, 1131 (Fed. Cir. 1998). See also In re Wright, 866 F.2d 422, 425, 9 USPQ2d 1649, 1651 (Fed. Cir. 1989) (Original specification for method of forming images using photosensitive microcapsules which describes removal of microcapsules from surface and warns that capsules not be disturbed prior to formation of image, unequivocally teaches absence of permanently fixed microcapsules and supports amended language of claims requiring that microcapsules be not permanently fixed to underlying surface, and therefore meets description requirement of 35 U.S.C. 112.); In re Robins, 429 F.2d 452, 456-57, 166 USPQ 552, 555 (CCPA 1970) ([W]here no explicit description of a generic invention is to be found in the specification[,] ... mention of representative compounds may provide an implicit description upon which to base generic claim language.);

沒有留言: